知识 智慧 智

逸仙草整理分享

凡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索和感悟而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叫知识。 凡经过自己大脑的思索(分析判断)或心灵的感受而获得的能力就叫智慧。 智慧是知识(包括经验)的结晶,但有知识不一定就能直接上升为智慧,丰富的知识要上升为智慧,必须要有灵觉的牵引,没有灵觉,就不可能有智慧。所以,若勉强给智慧一个定义的话,就是:知识+灵性=智慧。 智慧也有层次之分,智慧分为下下智、下智、中智、上智、上上智五类,下下智属于植物类,基本上靠本能生活;下智属于动物类,主要靠本能,也靠一点经验生活;中智属于人类,主要靠经验和知识,略靠本能生活;上智属于圣人仙人类,基本靠灵性随道的程序而生活;上上智属于天仙佛神类,是无形的,靠神通运化生活,所谓“大智若愚,上智无形”是概括的说法,这里的智已经不是人类所认为的智慧和聪明,而是与道合一的状态,上帝的“智慧”不是我们能猜度的,无法形容它,勉强用一个词汇来形容的话,就叫浑沌。 智慧是人思维的产物,不是灵性的源头,利令智昏,智令心昏,心令性昏。智慧是中性的,智慧不一定就是真善美,不一定能结出善果,希特勒的智慧如何?贪官污吏的智慧如何?黑手党党魁的智慧如何?“邪教”教主的智慧如何? 目录 知识与智慧 上帝是智慧的 人类智慧的顶峰是《金刚经》 智慧阵 智者 智阵 转识弃智,登堂入室 把烦恼转成智慧有问题 下智噪动、中智竞争、大智若愚、上智无形 化矛盾于无形 利令智昏,智令心昏,心令性昏 知识与智慧 整个宇宙是由不同层次的生命构成的,我们把这个宇宙比喻为一个院落,生命的院落,或者叫生命的家园,但要理解这个生命的院落的奥秘,必须用禅,所谓禅,就是通过对生命的感悟而上升为一种大智慧。生命禅院的含义也就在此。 什么是知识?凡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索和感悟而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叫知识。 从学校和教会里学到的一切,从父母和师傅那儿学到的一切,从书本杂志、电影电视等处获得的一切都是知识。 什么是智慧?凡经过自己大脑的思索(分析判断)或心灵的感受而获得的能力就叫智慧。 智慧无法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而获得,智慧是思维的结晶、是思维的“孩子”、是思维的结果。 进入了生命禅院,不能学知识,要追求智慧。 上帝是智慧的 上帝高超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建立宇宙秩序 宇宙秩序主要体现在: 1.宏观天体运行秩序。如法旋系、旋河系、银河系、恒星系等的有序运行。 2.微观物质结构秩序。如分子、原子、电子、质子、核子、介子、超子、变子等的有序运行。 3.生命的轮回秩序。如人的灵性上升到一定的度就可以成仙、成佛;下降到一定的度就可以成狗、成猪、成树等;做人阶段若灵性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就可以继续转世为人。同理,一头牛,根据灵性的升降,可以成人或成其他动物;一个仙,上则可成佛,下则可成人。 设计生命结构 生命的结构主要指各种生命的遗传基因。基因就像是没有曝光的照片底版,是可以不断重复拷贝的。各种生命的基因(底版)相互不同,人的基因与猪的基因不同,猫的基因与鸟的基因相异,柳树的基因与桃树的基因有别,玫瑰的基因与牡丹的基因互差。 一般来讲,基因的特性是:同性相容,异性相斥。 比如,黄种人与黑种人与白种人的基因属于同性,同性相容,所以相互可以通婚生育。但人与动物与植物的基因属于异性,异性相斥,所以,人与动物与植物相互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生育不出什么生命来。牛、羊、狗、猫、猪、鸡、虎、豹、鹿、鼠、蛇、獭等等,等等虽说都是动物,但它们的基因不同性,所以相互无法交配繁殖。 但有少数生命的基因结构相近,人与猿、马与驴、狼与狗、鸡与孔雀、苹果树与梨树等相互可以交配嫁接,但生出的生命不是原来“父母”的形态,且后代无生育能力。如人与猿交配能生出“野人”,“野人”再无生育能力;马与驴交配能生出“骡子”,“骡子”再无生育能力;狼与狗交配能生出“桀”,或叫“狈”,但“桀”再无生育能力;鸡与孔雀交配能生出“凤凰”,但“凤凰”无生育能力;苹果树与梨树可以相互嫁接,能长出“苹果梨”来,但“苹果梨”的种子再无法繁殖等等。 人与猴子虽然在形态上有相似形,但基因结构不同,所以人与猴子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生育不出任何东西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不是猴子进化来的原因,当然我们也不能说猴子是由人退化来的。 一个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受精卵,最后能发育成长为一个头是头、脚是脚、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头发是头发、眉毛是眉毛、皮肤是皮肤、指甲是指甲、心脏是心脏、血管是血管的有形生命体,这是上帝高超智慧的结晶。人的头发可以无限度地生长,但眉毛和眼睫毛长到一定长度后再不生长,为什么?因为头发长的再长,不会影响生命体的活动,而眉毛和眼睫毛长的过长,就会影响视线,不利于生命体的活动。从胎儿到成年,生命体的发育成长是严格按比例进行的,这也是上帝的设计安排,否则的话,左腿长到一米长了,右腿尚未发育,头已经成型了,耳朵还不见踪影,那不成怪物了吗?或者心脏已经开始工作了,而血管的发育还没有开始,心脏不就闷死了吗! 实际上,机械工程师、建筑工程师等也是基因的设计者,他们设计出的机械图纸、楼房、桥梁等的施工设计图就是一种结构的基因,依据这些基因结构,工人们就可以创造出真实的机器、楼房、桥梁来。工人们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基因结构(图纸)的范围内进行的,若设计楼房的层数是五层,工人们不可能建造出一个六层的楼房来,甚至窗户的尺寸大小、位置、使用什么样的材料、电线如何走、水管在哪儿装等等都已在施工图纸这个基因结构中有明确的规定。 进化论者认为人是从猴子、猴子是从虫子、虫子是从单细胞生物进化来的,鸟是从陆地动物,陆地动物是从水中动物进化来的,这就好比是说,飞机是从楼房,楼房是从瑞士机械手表进化来的一样。 知晓过去未来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照规律运行的,不论是天体的运行、生命的成长,还是沧桑的变迁、人世的变化,都逃不出规律的制约。 知道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人知晓未来。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因果关系、都是必然、都是规律,万事万物都有定数,都有开始和结束,所以,越有智慧,越知道宇宙的奥妙。 知晓宇宙一切事物过去未来的是上帝,知晓绝大多数事物运行变化的是神魔,知晓人的过去未来的是佛,人由于基因结构的限制,永远也达不到知晓一切的水平,就像圆周率的数字一样,人永远不知圆周率小数点后数字的终结在哪里,到底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是循环的,还是不循环的。 人虽然永远达不到上帝的智慧水平,但可以达到神佛的智慧境界。问题是,当我们达到神佛的智慧境界的时候,就无法做人了,也不想做人了。普通人,是在求生,有了神佛智慧,就不求生了,而开始求死了,生已经毫无意义,而死才与生命攸关,死的好,起码可以去千年界,若死的不好,来生还得受罪。而人的“快乐”和“幸福”就在于无知,就在于懵懵懂懂,一旦有知了,苦恼和麻烦将会接踵而至,作为人的“快乐”和“幸福”已经引不起丝毫的热情,将会认识到人的一生是一场悲剧,就像一个人看到小鹿在欢快地蹦蹦跳跳,但周围都是狼虫虎豹,小鹿由于无知,才会“快乐”“幸福”,若知道自己面临的各种危险,无论如何也快乐不起来。而作为人,无论小鹿的生活多么快乐幸福,也永远不想变成一只小鹿,就像神佛永远不想变成人一样,除非这个人来自高层生命空间,赋有某一个特殊的使命。 人类智慧的顶峰是《金刚经》 智慧是知识(包括经验)的结晶,但有知识不一定就能直接上升为智慧,丰富的知识要上升为智慧,必须要有灵觉的牵引,没有灵觉,就不可能有智慧。所以,若勉强给智慧一个定义的话,就是:知识+灵性=智慧。 人类智慧的顶峰是《金刚经》,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中都有“般若”二字,这里“般若”的含义是:“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绝对完全的大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 《金刚经》《心经》和其他佛学典籍中,都提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金刚经》第二品“善现启请分”中佛陀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心经》中有:“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菩提”的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槃的程度。” 由上所知,“智慧”分三个层次,低层智慧、中层智慧、高层智慧,能迅速灵活地理解事物并能解决问题能力的智慧为低层智慧,如弟兄两人每人扛一个大箱子旅行,很累,兄长灵机一动买了个扁担把两个箱子用肩挑起来,兄弟两人轮换挑,就轻身,这就是智慧。再如“曹冲称象”和阿基米德为国王鉴别金冠纯度的方法的智慧;能悟道、证道、得道从而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智慧为中层智慧,如观世音等菩萨的智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与道合一究竟涅槃的智慧为高层智慧,如佛陀释迦牟尼的智慧。 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智慧,或者叫“浑沌智慧”。 智慧阵 给人以适当的自由意志,然后在大自然的海洋和天空里让人凭自由意志通过智慧创造获取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心境以满足人的各种欲望和贪婪从而维护宇宙剧本的有趣有效演绎,叫智慧阵。 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法却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智慧是金光灿灿的好东西,人不能没有智慧,但智慧却同时是消磨人生时光的吞噬器,玩不好,会贻误人生贻害无穷,炸毁长崎广岛的原子弹等等武器是人智慧的结晶,爱因斯坦有智慧吧?一辈子干了些什么?那些智慧对他本人的人生和生命到底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天民。 一辈子追求知识追求智慧的人生是最不符合自然原理的人生,是人生的误区和悲剧,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智慧,是“浑沌智慧”,而“浑沌智慧”是作为人永远也难以理解难以明白难以企及的智慧,所以,作为人,既要游戏智慧又要逃离智慧,千万不要迷于智慧醉心于智慧最后被智慧所吞噬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智慧绞杀智慧者。 所以,神耶稣警示我们,你们要变成小孩子的模样。 所以,佛释迦牟尼警戒我们,过了河要把筏子扔掉。 所以,仙老子教导我们,要返璞归真,要复归于婴儿。 所以,先圣穆罕默德警醒我们,逃脱天地的疆域要借助权威的力量,意思是说,不靠权威的力量而靠自身的智慧,是永远逃不出三界轮回程序的。 如何逃出智慧阵呢? 法门是:心存上帝,常使意识空灵秀,然后随遇而安、随缘而化、随性而动、随机而作。 智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都来自智者。智者穷其一生的所作所为,皆乃梦幻泡影。“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思考是智者的特性,上帝看见智者就发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自在菩萨无智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梦想,谨守空灵秀,随性而动随缘而化随机而作而不造作而不无事生非,智不异愚,愚不异智,智即是愚,愚即是智。从人类的观点看智者是头脑精明的人物,但从仙界看智者,是彻头彻尾的愚人。故《道德经》曰“大智若愚”。 人生一场戏,要使戏剧情节跌宕起伏精彩迭出,就得有智者,智者犹如马戏团小丑,穿插其间给观众带来笑料,否则戏剧太平淡太乏味。 智阵 在人间,智者是花朵,但不是果实,花朵妖艳靓丽五彩缤纷令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所以,人都想成为智者,而恰恰是想成为智者的心理形成了三十六道八卦阵之一的智阵,使人一辈子走进求智的八卦阵中忘乎所以难得解脱。 “你们细心看看百合花怎样生长,百合花既不劳碌,也不纺纱,可是我告诉你们,甚至所罗门最荣耀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里的一朵花呢!野地的草木,今天还在,明天就投进火炉里,上帝尚且赐草木这样的衣裳,何况你们呢?他不是更要赐你们衣裳吗?你们的信心太小了。你们不要再总是关心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再忧虑挂心。这一切都是世上列国的人们热衷追求的,你们的父亲自然知道你们需要这些东西。你们只要不断追求上帝的王国,这些东西就必然加给你们了。”——《圣经路加福音》12章27-31 基督耶稣教导我们什么呢?教导我们要不断走上帝的道,谨守自然之道,向百合花学习,不要忧虑什么,不要牵挂吃穿住行生老病死,不要求智,而要保持如来本性,保持淳朴天性,如此,就可进入上帝的王国尽享生命的乐趣和永恒。 智阵就是要人们变得精明,变得与众不同,拥有比别人更多的钱财、名利、地位、知识、智慧,让人们刮目相看,让人们羡慕,让人们嫉妒,而这一切是什么呢?梦幻泡影啊!万般皆游戏,唯有性命真,求智而丢弃了像百合花那样的淳朴天性就是在本末倒置颠倒梦想啊! 人,一旦陷入智阵,就必然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就必然忙碌于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研究再研究,必然动脑动脑再动脑,就必然精于功、法、术,就必然精于心机揣摩盘算,就免不了与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如此最终的结果呢?“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何逃出智阵? 仙人老子告诉我们:“绝圣弃智。”“返璞归真,复归于婴儿。” 遵循基督耶稣教诲,“变成小孩子模样。” 像百合花那样保持淳朴天性,大智若愚上智无形,走上帝之道——自然之道。 转识弃智,登堂入室 走进佛学园林,五花八门的名词术语搞得人头昏脑胀,对普通大众来讲,它高深莫测,难辨西东,对开悟者来说,它罗里巴嗦,颠三倒四,对哲学家而言,它是玩弄概念的好游戏,对宗教研究者而讲,那是走进迷宫写些论文的极好素材。 佛学讲转识成智,识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八识,智指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四智。 如果我们把心思放在解说这些名词上面,无异于水中捞月,镜中采花,老子要我们“绝圣弃智”,佛学要我们“转识成智”,我(雪峰)则强调“转识弃智,登堂入室”。 浩瀚的佛学典籍只讲两个字——转识。简单点讲,就是转变观念,复杂点讲,就是转换意识,深奥点讲,就是将人的反物质生命结构升华为仙佛的生命结构。 把烦恼转成智慧有问题 人的一生是烦恼的一生,为什么烦恼?因为人对人生和生命没有正确的认识人要摆脱烦恼,唯一的办法就是转换意识。比如把仇人看成恩人,把死亡看成生命的又一次飞跃,把结婚看成烦恼的一个主要根源等就是转换意识。 佛学讲烦恼有五种,称为五毒,分别是:贪、嗔、痴、谩(慢)、嫉(疑),贪者,就是放纵欲望贪婪;嗔者,就是生气愤怒嗔恨;痴者,就是对某一事物或理论说教功法等痴迷;慢(谩)者,就是傲慢无礼虚荣执着己见;嫉(疑)者,就是不尊圣贤,不尊科学,不尊事实,怀疑一切,嫉妒一切比自己优秀者。 实际上,导致烦恼的何止是以上“五毒”,至少有几十毒吧,比如“为国争光”“拯救人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仙成佛”“维护和平”“成就无上正觉”“实行民主,推翻专制”“为党作贡献”“光宗耀祖”“发扬光大我教教义”“开创生命禅院时代”等等,等等意识情感都会导致人的烦恼,慈悲怜悯之心更会导致烦恼。 我提倡反常思维,从反常思维的角度看,以上的“毒”都是“喜”,比如贪,贪婪地吸吮知识让人喜悦,贪婪于多写文章让人心情舒畅;比如痴,痴迷于情人的心灵和柔情让人心旷神怡,痴迷于钻研生命的奥秘令人有穿越时空翱翔宇宙之妙感,比如“开创生命禅院时代”令人超凡脱俗,潇洒飘逸等等,只要转换一下角度,“毒”就不是毒,而是“琼浆玉液”,“喜”也不是喜,而是暂时麻醉意识的葡萄鸩酒。 要我说,解除烦恼最妙的法门是把人生当作一场游戏,浮生如梦,凡事不执着,把一切当成游戏,好玩,咱就玩,不好玩,拍拍屁股转身走人。谁也别为我负责,我也不为谁负责。 佛学教导我们要把烦恼转成智慧,实际上,这里面有问题,智慧是中性的,智慧不一定就是真善美,不一定能结出善果,希特勒的智慧如何?贪官污吏的智慧如何?黑手党党魁的智慧如何?“邪教”教主的智慧如何? 耶稣教导我们要谨防有智慧的人,老子要我们“绝圣弃智”,不是没有道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的识要为自己服务,当识(认识和意识)束缚自性,桎梏灵性,给自己带来痛苦和烦恼时,就反常思维,就转180度,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令你烦恼,你就意识到“人间不是什么好地方,与其生养子女在人间受苦受罪,不如到天国再生养”,比如你偷情让人抓住把柄令你烦恼,你就想“爱我所爱,乐我所乐,彰显人性,无亏我生,偷情者有情,无情者天不同情,百年后都是荒冢一堆草埋了,人生无悔”。 智慧是人思维的产物,不是灵性的源头,利令智昏,智令心昏,智慧越多,心智越迷,不如弃绝智慧,尊奉灵性,灵性是生命之门,而生命的反物质结构是生命的内室转识,弃智,开启灵觉,就能登堂入室,就可以逍遥于生命的无极,感受海阔天空的生命奥秘。 下智噪动、中智竞争、大智若愚、上智无形 凡吵闹动手的地方,都是智商低下者们云集的处所; 凡争强好胜的地方都是普通智商者们较劲的处所; 凡民风淳朴顺天应民的地方都是大智者们运筹帷幄的地方; 凡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地方就是真正的高手们玩泥巴的地方。 下智噪动的现象如下。 夫妻间经常吵嘴让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不安,不论原因在于何方,夫妻两人都属弱智。 兄弟姐妹朋友之间若吵嘴打架让周围人知晓,这些兄弟或姐妹或朋友都是下智。 美国攻打伊拉克,伊朗提炼浓缩铀,朝鲜试验核武器,这都是下智者们的作为。 网络或网坛中经常写火药味浓厚的文章,以此想吸引人注意的人都是下智。 经常走东串西,不专于某事,心浮气躁者,都是下智。 中智竞争的现象如下。 不论是叱咤风云,还是一败涂地,凡热衷于在官场、商场、战场、情场、赌场、体育场等激烈竞争领域活动的人,都是中智者,天下当官的,天下各级各类明星都属于中智范畴。只要喜爱竞争,喜欢输赢,喜好比赛的人,都是中智者。 大智若愚的现象如下。 所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们都是大智若愚者,各行各业的大师们都是大智若愚者,哲学家一般都是大智若愚者,大智若愚者一般站得高,看得远,不会为眼前蝇头小利而动心,不会为当下的喧闹争吵而动神,他们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一旦启程,除非倒下,否则决不回头,好像有点傻兮兮。 上智无形的现象如下。 上帝管理宇宙的方式是无形的,科学家发现并总结出来的物理学方程式起的作用是无形的,大自然的规律和法则是无形的,道的运化方式是无形的,圣人化解矛盾的方式是无形的。 无相布施胜过恒河沙数的七宝布施,这是佛陀释迦牟尼说的。 积攒财宝在天上,温柔、慈悲、心底纯洁认识上帝侍奉上帝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这是基督耶稣说的。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这是老子说的。 意识创造现实,浑沌意识转动宇宙,这好像是雪峰说的。 下智迷于形,中智迷于奔,大智若愚,上智无形。下智忙于规划制度,中智忙于完善法律法规,大智忙于精神文明,上智逍遥于心灵世界。 化矛盾于无形 最高明的医生不治病,他将病防患在萌芽状态,除其病灶,治病于无形之中。 最高明的将军不带兵,他将敌人化为朋友,使兵无用,用兵于无形之中。 最高明的国王不治国,他治心,他不注重于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而注重百姓的心灵,他治国于无形之中。 最高明的商人不经商,他经人,他网络人才,最后天下尽属于他,他敛财于无形之中。 最高明的官吏不当官,他使官,他让官前台跑腿,他在幕后策划一切,他当官于无形之中。 最高明的学者不在学,他在悟,他在读一切无字之书,所以,别人明白的他明白,别人不明白的他也明白,这种人的智慧深不可测,他得智于无形之中。 …… 生命禅院要实施万教归一,要让国家、宗教、政党、家庭等消失,要开创人类梦寐以求的生命禅院时代,谁能看出形迹吗? 求道的修行修炼者一定要用无形化解一切矛盾,首先至关重要的是保持平衡,保持人际关系的平衡,保持精神和心理的平衡,保持生理的阴阳平衡,切忌争、吵、闹、斗、痴迷、走极端。 食人间烟火,班还得上;临时出现了紧急事件还得赶紧去处理;不论是上司,还是部下,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不论是丈夫,还是妻子,不论是街坊邻居,还是亲戚朋友,关系还得处理,该烧香磕头的地方就得烧香磕头,该夹着尾巴的地方还得夹好尾巴,不要吵、不要争、不要闹、不要斗、不要走极端,也不要着急,要耐心地等待时机,要把一切的不利和不和谐化解于无形之中,让一切在自然而然中降临。 化解万千矛盾于无形的奥秘在哪儿呢? 答:在思维中,思维是一种法力,是无形的法力,用无形的思维化解一切有形的冲突和矛盾。 利令智昏,智令心昏,心令性昏 利令智昏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比如目前中国大范围的贪污腐败犯罪行为,就是被眼前的利益迷惑,而失去了理智判断的结果,但这世界上恐怕还没有人知晓“智令心昏”的道理,利益能使人的基本判断能力失衡,失去理智,但智慧能使人的心灵失聪,失去心灵感悟的能力。 当一个人有了渊博的学识,且在某些方面有了独到的发明和创造,或者降一个档次,觉得自己已经富裕了,或有名了,或写了几部专著了,或网上发表几十篇、几百篇文章了,或者认为对《圣经》、佛经、《道德经》等已经研究透彻了,或者再降一个档次,觉得自己研究生毕业了,已经周游列国了,已经当上“父母”官了,这时候就容易“智令心昏”,其表现为: “众人皆醉我独醒”(看看网络上那些大言不惭的垃圾文章就明白); “舍我其谁?”(看看那些傲视群雄,目无神佛的领袖人物即知); “他算什么东西!”(看看那些我呼唤或跪拜,仍然无动于衷的人们便晓); “真理只有我拥有。”(看看个别宗教徒们的狂热执着并把其他宗教定性为邪教的行为和言论当明)…… 利令智昏能使人不顾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犯罪,而智令心昏能使人不顾天道、不顾真理、蔑视上帝、蔑视神佛、拒绝聆听圣人教诲,一意孤行,不回应召唤,同样是犯罪,且危害更大,所以圣人教导我们要防范那些有智慧的人。 短暂人生跌宕起伏悲喜交加,泡沫人生聚散无常遗憾万千,尚未到达人生终点站,就已形神俱散肝肠寸断,尚未明白怎么回事又沉沦苦海轮回不已。 什么东西如此厉害让人生花景失色泪洒黄土?答案是:利、智、心。 利令智昏。翻看历史画卷,利字当头,淹没了多少英雄豪杰和娇媚容颜,悲剧一波接一波,悔恨一浪高一浪,风卷残云般地把唯利是图而失去理智者们碾轧在了人类历史的河床下,令人不胜唏嘘,感慨。 利,不论是权之利,财之利,还是名之利,只要图谋,就会失去理性和理智,最终将会把亲情友情和大好年华,甚至美好未来直至宝贵生命葬送在利欲的无底深渊。试看为利而奔波的人们,他们的眼中心中只有利,为利可以不顾一切,而其结局,没有几个不是悲惨的。 利,以服务于他人而得之,则善;利,以功德而得之,则全。其余,皆祸。 智令心昏。心如镜,明镜可察看天下事物的来龙去脉,令人心清意明,神气活现。镜若蒙尘,则视物不清,无法看清看透事物真相。由之,人会迷茫,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的行为。 当一个人知识渊博,智慧高深,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时候,心是昏的。试看天下著书立说的人们,讲经说法的人们,写长篇大论的人们,兜售道德伦理的人们,都是高智商的人们。但是,他们的心大多是昏暗的。这就叫智令心昏。相信和听从了这些智令心昏者们的说教和指导,犹如在走向沙漠,走向死亡。 心令性昏。心,应万事万物万象而生。无大千世界,则无心。现象出,心则生;现象灭,心则亡。心随境转。以心转境者,寥寥无几。人有千万事,心有万千结。心是镜,只反映客观现实,心不是客观现实本身,所以,靠心是靠不住的。 当我们凡事靠心之幻象而做出归纳判断进而做出决断付诸行动的时候,我们是被现象所蒙蔽所欺骗了,心是会不断变化的,心心相印时会心领神会恩爱异常,心心相离时会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心能靠得住吗?谁敢确信自己的心不变?自己的心都会变,你敢相信别人的心不变吗? 靠得住的是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之性才是事物的原貌。达摩祖师在《血脉论》中清晰地明示:“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若不见性,纵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 俯视人间,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此乃皆幻象。活着时,觉得一切真实无虚,死了一切归于沉寂。活了一世,忙碌了一辈子,结果却归于空寂,难道不是悲剧吗?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浑浑噩噩一生,难道不是一场悲剧?佛释迦牟尼早已明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但是,一旦见性,情形有天壤之别。融入性中,即是永恒;活在性中,即达天堂。 我说的“八无境界”即是正果,但若不见性,很难进入八无之神妙境界。 结论是:不要逐利,不要显智,不要靠心,绽放本性。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