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院问答之《修仙篇》~5(天地精神)

禅院问答之《修仙篇》 何谓天地精神? 所谓天地精神,就是把自己融化进天地自然万物中,我即一切,一切即我,天地万物在,我在;天地万物亡,我亡,我与宇宙万物共存亡。   有了天地精神,人可拥有浩然之气,自然产生高尚纯净之品格,可将自己的意识拓展到无限的时空中,达到与宇宙精神合一,从而获得永恒的生命,道家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可得。   "历历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万物在净化淘汰中循环,只有不断地自我净化和淘汰,才能不断地升华自己的品质,将生命延伸到无限的时空中去,这是超越了普通视野的天地精神,如此,即可明了生命的奥秘,不以凋零而悲,不以繁盛而喜,向人生的最高境界攀登。 为何生命禅院提倡天地精神? 天地精神是一种博大浩瀚宽厚大度能容纳千条江河的海洋胸襟,是超越了自身局限和时空局限拥有佛眼的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浑沌精神,是将自己融入无限宇宙时空的永恒精神。生命禅院提倡天地精神,因为整个宇宙是一个生命的禅院,悟出了禅意,即可与天地共存,即可得道成仙。 为什么要热爱自然河山?   自然河山是我的毛发皮肉骨骼血脉,热爱自然河山,就是热爱我自己,热爱自然河山,就能听到天籁、地籁的内涵,就能品味造化之奥妙,明白上帝的神圣和旨意,同时能激发自己的慈悲之心,平等地对待宇宙万物,不人为地区分高低贵贱,徒生烦恼和忧愁,避免被生命的法则淘汰。 创造自然的神妙功法来源于什么? 要想去极乐界的仙岛群岛洲,必须要学会观察自然、倾听自然、学习自然、热爱自然,从而要创造自然,雪峰岛上玉娥天仙施的法术就是创造自然的神妙之功法,这个神妙来自于对自然万象细致入微的观察、模仿和创造,如果我们没有对自然万象的概念,我们无法获得她那样的法术。所以,要倾听每一个天籁地籁,要观察每一朵小草花卉,要欣赏每一次的风云雨雪,要专注瞬间变化的自然景色,要努力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闻到的真善美爱现象摄入心内,把它们镶嵌到自己的意识之中,以备到仙岛群岛将其拷贝出来。 珍惜每日存在,专注生命的未来? 要想成仙,必须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升华自己,从自我中走出来,从家庭国家中走出来,从宗教政党中走出来,从人间走出来,不断淘汰自己,不断刷新自己,不要受固有的思维束缚,给自己的心灵开拓广阔无垠的飞翔天地,要坚信千年界、万年界、极乐界的存在,坚信自己通过修行修炼能到达理想的仙界。   越发掘越丰厚,越开采越富有,越感悟越灵动,越前进越宽阔,培养天地精神,热爱自然河山,珍惜每日存在,专注生命未来,如此,就走在了成仙之路上。 什么是超凡脱俗?如何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欲成仙,须超凡脱俗,反常退进,俗尘只用一个字形容:躁;凡世只用一个字形容:闹;仙境只用一个词形容:清静。所谓超凡脱俗,就是远离躁和闹,归于清静。   躁就是不冷静,盲目乱窜,不停地晃动、摇摆,烦躁,心绪不宁,上火,心烦意乱,站不住、坐不稳、走不直、睡不安,汲汲于所欲,戚戚于贫贱,惶惶于得失,诺诺于势利,这是一种疾病状态,不是医学上的躁动症,而是被权钱名色控制下的"鬼门关舞蹈症"。   闹就是吵闹、嘈杂、喧哗、不安静、烦乱、情绪不稳定、惹是生非、嫉妒羡慕、乱喊乱叫、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醉心于流短非长,热心于评论评判,痴心于你恩我爱,迷心于斤斤计较,好象吃了迷魂药,颠三倒四、沾沾自喜、忽冷忽热、忽悲忽喜、一会儿高涨、一会儿低落,说他糊涂却精明,说其聪明却愚昧,这也是一种病,叫"痴呆聪明症"。   不患"鬼门关舞蹈症"和"痴呆聪明症"者就算步入了超凡脱俗的初级境界。 何谓反常退进? 反常退进是说俗人凡人喜欢的我不喜欢,俗人凡人不喜欢的我却喜欢,他左我右、他进我退、他欲我弃,他喜我悲,他闹我静、他出我进、他弃我用、他贵我贱、他有我无、他无我有、他正我邪、他恨我爱、他昭我昏、他察我闷、他争我让、他亡我存,等等,把凡俗人的价值观颠倒过来就是神仙的价值观了。   法,非法,非非法;好,非好,非非好。按照武当真人张三丰的名言,"就在其中颠倒颠。" 反常退进的智慧? 摘录一些反常退进的智慧如下: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黄帝阴符经》   知止其所不知,至矣。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   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列子》   善人之所不善,喜人之所不喜,乐人之所不乐,为人之所不为,信人之所不信,行人之所不行。--《西升经》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养其无象,象故常存;守其无体,体故全真。全真相济,可以长生。--《太上赤文洞古经》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太上感应篇》   唯愿仙道成,不欲人道穷。--《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长生之道,不视不听,不华不荣,弃世离俗,积精全神,寂寞无为,乃得道矣。--《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上品之人,身先无犯,亦无所持;中品之人,心有上下,观境即变,以戒自制,不令放逸;下品之人,悉心万般,难以禁制。--《玉清经》   人为道,不负其本而逐其末。告以至信而不能信。。。以道教之终不能行,至死无益,不亦悲乎!--《神仙传.彭祖》   至道无亲疏,吾眼无贵贱。天堂及地狱,一切由心造。--《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周易参同契》   我命在我不在天。--《抱朴子内篇》   阴阳不交则伤人。--《养性延命录》   一日清闲一日仙,对境无心莫问禅。--《吕祖全书》   境杀心则凡,心杀境则仙。--郝太古   无心于事,则无事于心。--〈〈玄关秘论〉〉   心清意定,登天有路。--〈〈金莲仙史〉〉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