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海一枭《回到九龙山》随想

雪峰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旬前读东海一枭“忏悔”文后,枭如黄鹤东去,杳无讯息,倍感凄凉。难道看破红尘,隐逸山林,不再在东海翻云覆雨,喷云吐雾?

人,有时对身边之友视若无睹,却要刮肠掏肺去单相思远在天边的偶像,真所谓:“问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用在此处,可修改为:“问谊为何物,直令人辗转反侧,日思夜慕?”

今日喜获枭迹,言《回到九龙山》,气煞我也!无心无肺啊!你每日一文,我读枭文已成陋习,你半月无文,犹如断了我粮道,且不枭啸一声,用心何其残忍!

可恨啊!老枭《回到九龙山》勾起我思乡情绪:“竹摇翠绿,松挺浓绿,草连深绿,芭蕉铺张着绿,河水倒映着绿,有的绿得温柔,有的绿得浓烈,有的绿得平易,有的绿得庄严,有的绿得低沉,有的绿得响亮。这里真成了绿的大本营,绿的大海洋,绿的大宝藏,绿的大世界。”你置身于绿的世界,品味着故乡山水,怎可知异国他乡仆仆风尘的游子们“断肠在天涯”的思乡情,望乡泪?你勾起了多少人的乡思?该打五十大板!

恨归恨,毕竟知枭飞踪,且粮道已通,喜!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功夫,灭除得物累便入圣境。”读《回到九龙山》让人荡气回肠,神清气爽,有情、有景、有灵、有魂,万绿丛中点点红,仙风道骨超红尘,一家三口回故乡,小溪潺潺把歌唱,这家伙真能潇洒,真能飘逸,慕煞我也!

一代枭雄,一代人杰,枭通观古今,文采斐然,文韬武略,豁达有度,既有非凡之经纬,又不失平凡之纯朴,读罢全文,一个有血有肉有心有肺之诚实坦荡者跃然纸上,做人,就该如“枭”,当年毛泽东期望“六亿神州尽舜尧,”我想十亿神州皆如“枭”更好!

遥想古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古人那种友情让人羡慕得要死去活来,读《回到九龙山》似乎闻到了古人那种超凡脱俗的韵味,仿佛回到了悠远的过去,进入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

“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老枭《回到九龙山》似乎凤凰涅磐(磐为别字)了,道行更深了,且听他道:很喜欢王阳明的《示诸生诗》,其中颈颔二联曰: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乾坤有易原非画,心性何劳得有尘。其实,但致良知足矣,这是“立乎其大者”,“尽其在我”者,是否成就外在的德望事业,成就多大,顺其自然可也。不然,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刻意”,本身也是一种妄想分别执着,也会成为遮蔽心性的“尘”。“法不孤起,必仗缘生”。公也好私也罢,许多事的成功需要外在的条件,佛家谓之“缘”,禅家谓之“机”,儒家谓之“时”和“命”。即使是饶益苍生的大善事,缘如不到,机如不熟,时如未至,虽孔子释氏重出,也无奈之何。儒家讲拨乱反正开物成务,佛家讲自利利他自度度他,那是自自然然从从容容的随缘成就,过于刻意为之或过于执着求之,就不是随缘而成“攀缘”了,且往往“可怜无补费精神”。

然也!然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难成伟业!想近期生命禅院被屏蔽,时不予也,奈何!只能学《南征北战》调侃:“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要么骑头青牛出函谷关,要么学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还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滴血,也要潇洒!

常想诸葛孔明《马前课》“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愿上帝之道成就生命禅院时代,那时,老枭就休想《回到九龙山》,怎能让你“遗野”,潇洒地运筹帷幄“无为而治”开太平盛世吧!

2007-08-11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