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五行游戏——高级修炼六

雪峰

  宇宙中充满了能量,但总能量之和为零,这也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的原理,所以,零的状态是一种完美状态,也是可以在瞬间变化万千的状态,这就是宇宙之性。

  乾坤佛给我们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层层剥皮最后发现“潘多拉盒子”的核心是性,从“潘多拉盒子”中衍生出来的万千事物和现象都源于性,到此,我们才明白了“明心见性”最深刻的含义,见性成佛,我们看到了如来,也看到了如来佛祖——上帝。

  谁明白了以上两段话的含义,谁就站在了人类智慧的峰巅上。

  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成龙,杂质除尽了,就成精,看到宇宙之性了,就成佛。

  从逻辑上讲,羚羊追不上乌龟,从方式上讲,万物可以不受逻辑支配而跃进。只要有个触点,就可以打开机关,只要有个引子,就可以起爆原子弹。

  “纲举目张”,说的一点不错,见性了,一切简单了,一切变成了好玩的游戏,除了玩游戏,再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认识到这一点,就成仙了,不是人仙和陆地仙,而是神仙和天仙。

  不过且慢,游戏有非常严格的规则,明白了规则,就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游刃有余”,不明白规则,就会无头苍蝇乱飞——处处碰壁。

  乾坤佛曾开示我们说,要玩扑克牌游戏,不仅要清楚一副扑克牌有多少张,清楚每张牌的价值和意义,还要知道游戏规则和排列组合,如果不清楚,怎么玩?根本玩不了。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问题是怎么玩?玩什么?

  我曾经浸淫于阴阳八卦五行学说中,可以说阴阳八卦五行之说是中华文化的龙脉,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分水岭,中华文化的精粹不是儒释道学说,而是阴阳八卦五行学说。

  游戏有千万种,玩阴阳游戏和八卦游戏费神,玩玩五行游戏简单有趣。

  从四千三百年前大禹治水时就有五行之说了,五行很简单,就是金木水火土,但要把这五张牌玩好,也不太容易。

  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其游戏规则是: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我们举例来玩。

  张三出生于1976年8月16日早晨8点,他的八字是:丙辰丙申庚子庚辰,五行是:火土火金金水金土。

  我们首先来分析张三命中的五行,他的命是土命,是阳性的土,他的命里有三金、两火、两土、一水,缺木。金太旺,水太少,缺乏木。

  宇宙总能量为零,零是最佳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当命里的金木水火土处于相对的均衡状态时,才能达到零界状态。一旦某一因素过剩或过缺,平衡就打破了,就会处于动荡不安状态中,处于短命危机中,为了避免极端,避免凶灾,张三的这个命牌必须这样来玩。

  首先,张三一生最大的事情就是找木,因为命里没有木,没有木,他的命就难以平静。

  到哪里去找木?

  东方为木,张三终生应该待在东方,向东方行。不论是住房朝向,还是床铺朝向或坐办公桌时的朝向,都应该向东方……其次,从人中找木,看谁的命里木多,就经常性地跟他或她在一起,这样可以在无形中化解一些灾难。此外,毫无疑问,张三的肺由于太强而常常出现“肺病”,大肠也时不时地出现问题,怎么办呢?要养肝和胆,因为张三的肝和胆太弱太弱。我们还可以推测出张三的嗅觉虽然常常出问题,但嗅觉很灵敏,而视觉就差。另外,从色彩上讲,张三应该尽量地与青色和绿色在一起,避免白色和金色。住房最好是木制结构房屋,避免金属结构住房……

  张三主要避免的是向西行,避免与名理中金多的人结婚或深交。

  张三是土命,属相为龙,按照民间处理方式来讲,因为木克土,所以张三应该戒木,不应该与属相为虎和兔的人结婚,因为属相为虎和兔的人是木命,尤其是庚寅、辛卯年出生的人,但是,考虑到名理中的八字,张三因为金太旺,缺木,所以需要用木来消解过多的能量,这样,与木命尽量结合就有益于张三,当然,这是自私的做法了,因为木命的人与张三结合对自己不利。但是,如果对方命理中木太旺,就需要用金来克制,这样不利反而有利了。

  所以,玩金木水火土游戏,一定要把各方面因素都考虑到,可以为自己寻找最佳方案,但同时要考虑到对其他人的影响也是最佳的,否则,就缺德了。

  我们中国人玩这个游戏已经由来已久了,但高手不是很多,一般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免顾此失彼,这个游戏完好了,就可以把整个宇宙调动起来,就可以让阿拉斯加的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引起好望角的狂风巨浪。

  从玩五行游戏中可以玩到天人合一。

  从张三的命理还可以继续深入地推导出更庞大的体系来,比如,他命理中水少的问题如何解决,张三是阳土,如何补阴,民间认为龙狗相冲,那么,张三就不能与属狗的在一起吗?张三的金太旺,应该用火来克制,火克金,但为什么我却说张三要找木而不找火呢?等等的问题都可以做到最完美的解决。

  无宁静难以致远,无宁静神不守舍,作为高级修炼的内容,希望完成了初级和中级修炼的人吃饱喝足后,悠闲自在时就玩玩,千万不要成为算命先生啊!

  2006-12-27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