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模糊沼泽地

雪峰

我昨天提出一个命题,即:若无益,便有害;若无害,便有益。请大家帮忙求证这个命题是否成立。

结果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模糊地带,即无法判定是还是不是,无法确定对还是不对。

模糊地带实际上是一片模糊沼泽地,很容易把人的判断力陷进去而无法做出正确的抉择。在模糊沼泽地,我们很难知晓是明,还是暗;是上,还是下;是前行,还是后退;是正确,还是错误;是对,还是错;是美,还是丑;是善,还是恶;是死,还是活。在模糊沼泽地,太极思维完全失去了效用,找不到对立的一方,那是一片模糊地带,是一片混沌状态。那是薛定谔的猫,无法判定其猫是死还是活,那是掷骰子,无法确定会出现正面还是反面,那是赌博,无法知道会赢还是会输,那是莫比乌斯带,分不清哪面是正面,哪面是反面。

对一个现象,对一个事物,对一个事件无法做出判断的时候,证明我们处在了模糊沼泽地,此时,要么瞎碰瞎撞,要么忍耐等待。

人的一生中,当处在某种选择时,我们常常进入了两难境地,到底怎么办才好呢?是继续保持关系,还是断然结束关系?是出国呢,还是继续呆在原地?是保住铁饭碗呢,还是自谋创业?是租房住好呢,还是买房住好呢?是信奉佛教好呢,还是信奉基督教好呢?是离家出走呢,还是继续原地踏步呢?晚餐吃面条呢,还是吃饼子呢?是穿便装好呢,还是穿西装更合适?……诸如此类的选择常常让人难以做出抉择,难以抉择的原因在于当下处在了模糊沼泽地中。

在天亮天黑之间就有一段时间是模糊地带,也可以叫缓冲地带,也可以叫过渡地带,我们无法说天是黑的或天是亮的,只能说天不黑也不亮。在这模糊地带,我提出的“若无益,便有害;若无害,便有益”这个命题不成立,因为我们弄不清某个事物或某个人或某个机会或某个观点到底是有害还是有益。

模糊地带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只有几秒,比如掷骰子,有的持续几年几十年,比如修炼得道,有的会伴随一生,比如生死。

模糊地带是一片沼泽地,我们的一生很容易被陷进这片沼泽地而迷失方向,而耗费掉一生的宝贵时光和精力,而葬送掉自己的美好前程。

在我看来,所谓芸芸众生,指的就是一辈子陷在模糊沼泽地的人们,一辈子忙忙碌碌奔波不停,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知道自己当下的所言所行所为到底为何,只能如湖上浮萍,被时代的浪潮卷来卷去而浮沉不息,每天被过眼云烟迷乱了思维和心智而追风,每天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观察过微信群里的众生相,大都是稀里糊涂地在混热闹或替他人做嫁衣裳,在消磨多余的时光,也观察过朋友圈里转发的文章,从一个人转发的文章就可以看出其人的品德、情操、修养,就知道他是否处在模糊沼泽地。

当我们处在模糊沼泽地的时候,需要的是冷静,不做任何选择,但有一点是必须做的,那就是紧盯住自己要去的方向,因为处在模糊沼泽地,我们根本不清楚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但正因为不清楚,所以很容易迷惑,很容易懈怠,很容易颓废,很容易转向,很容易把能量消耗在与自己的目标相反的方向上,最终一事无成功败垂成。

举一个例子,1979年,我开始自学英语,学英语的方向和目标是:出国。从此,每年每月每天坚持学,除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学,再也没放过一天,但是,到底能不能出国,出国的机会在哪里,不知,但一直没停,就这样一直持续了14年多,期间,冷嘲热讽不断,对信心的打击不断,这14年实际上是处在了模糊沼泽地,但因为紧盯目标持续坚持,终于在1993年穿越了模糊沼泽地到达了目的地,实现了出国的心愿,期间,曾经有过转向,我在兰州教育学院学中文,学了一个学期后发现不对,学中文与我出国不相干,于是果断决定从兰州教育学院中文系转到酒泉教育学院英文系,继续学英文,因为一旦学了中文,我1979年心中定下的方向和目标就会泡汤,以前的所有努力很有可能会白费。

我用14年多的时间穿越了模糊沼泽地。

谈模糊沼泽地的目的,就是想告诉所有禅院草,大家成为禅院草的目的是成仙,方向是前往千年界、万年界、极乐界仙岛群岛洲,在没有到达目的地之前,你们一直处在模糊沼泽地中,修行修炼了几年十几年,觉得没什么升华进步,每天好像跟昨天前天一样没什么明显的变化,还要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和迷惑,此时,信心很容易动摇,信念会备受打击,但是请记住我给你们举的我学英文的例子,只有持续的坚持、忍耐和努力,始终点亮心中的神灯,具备不达灵山绝不停下行进的脚步的恒心和毅力,才能穿越模糊沼泽地看到柳暗花明的景色。

其实,上述道理对所有想实现自己内心所愿的人都适用,每当你进退两难的时候,那就是你处在了模糊沼泽地中,先放弃判断,只管硬着头皮锲而不舍朝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不懈努力,三年、十年、八十年,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穿越模糊沼泽地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努力在人,成事在天,坚持不懈,绳锯木断。

2020-03-30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