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社会的结构特征(四)

乾坤草

生命的感受特征(1)

  说起生命的感受,相信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一道道奇特的风景,如同五味瓶,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味道,酸甜苦辣,各自品尝。境遇不同,角色不同,感受不一样,对生命看法的境界也不一样。从人类历史的状况来看,人间给生命的感受是苦难远远多于快乐,佛学的第一圣谛就是苦谛,人生就是一场苦难的旅程,纵然在旅程中尝到了快乐的蜜糖,那也是掉进悬崖后抓住树藤得以安身的一点安慰,最终还是会因为白黑两只老鼠相继在白天和黑夜不停咬树藤(即白无常和黑无常)而注定了会掉落悬崖的命运。恐惧和无助占据了生命感受的大部分空间,从古到今,无数的人面对苍天,都在追问人类苦难的答案。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在印度南海滨楞伽山顶,大慧大士代表众人向佛陀提问了108个问题,这108个问题包括了如何修佛、宇宙的究竟以及人类苦难的原因,但佛陀并没有直接回答,只说大乘法,教人成佛离开这是非之地,对产生人类苦难的深层原因并没有明说。在中国的战国时代,屈原也写了《天问》,可天并没有回答他,最后在这滔滔的浊世中投江自尽,带着无尽的困惑离开了人世,流下了“上下求索”的名句让后人继续去寻找答案。关于人类苦难的原因涉及到一个宏大的宇宙背景和道的运行机制,禅院文集已多次提到,有心人不难找到答案。本文从生命感受的特征分析入手,从文明的角度来说明人类苦难的基本原因并指出生命感受的真相。

  生命感受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无知无识、有知有识、觉悟之识,行道之识、真相之识、中道感受、感官感受、强感受、弱感受。

  无知无识:无知无识是生命感受的始态,你没有看过、听过或吃过苹果,你对苹果的生命感受就是无知无识。人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都是这样,一开始就是无知无识。人一出世对世界的认识就是无知无识,也有例外,就是一些小孩一出世就有知识(民间说法是漏喝“孟婆汤”)。但寻根究底,这些知识都来源于对宇宙事物存在的认识,没有宇宙的存在,生命也就不存在。无知无识是宇宙的始态,也是生命感受的始态。万物初始不知悲,当然也不知乐,无知无识,无感无受。佛学叫无始无明,是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假如没有悟道,对“道”就依然是无知无识,不明所以然。六祖说是无记忆空,这个境界是无知无觉,是百尺竿头,是无明窠臼,是黑漆桶底,我们的佛性被他遮藏在里面,必定要把他打破,佛性才能发现出来。也就是说,佛性是在无知无识里面,所以把无知无识列为第一特征。

  有知有识:人从无知无识的始态通过生活感受和接受教育就变成有知有识了。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对科学就有了认识,学多少、掌握了多少,就是人对某一领域的认识范围。从人类的整体而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所形成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等等知识的总和就是人类的有知有识的范围。从整个宇宙的角度出发,理论上宇宙内一切法的总和就是有知有识的认识范围,但具体到某一法因为宇宙的法象是处于永恒的变易中,不可能穷尽一切具体的法,但可以从规律上来穷尽它。比如电磁学上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式,就穷尽了电磁运动的一切应用,其他物理公式也是如此。总天下万物之理就是太极,太极就是宇宙公式,再展开来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宇宙公式,再到六十四卦生成三十六维空间也是宇宙公式,但到具体的应用,已经体现在宇宙的构造和运动机制上,只有切身感受才能真正体会。比如,只有懂得车的具体构造和运行原理,你才能修车,对车才算真正的有知有识。虽然车的构造符合力学规则,但懂得力学规则并不一定懂修车,懂修车还必须要懂得车具体的结构原理。所以,从整个宇宙的有知有识而言,由宇宙规律性、层次性、结构性所规范的宇宙构造的展示就是有知有识全部内容。

  觉悟之识:假如你要去做某一专业的工作,你就必须要有该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也就是说,要有知有识,才能明白和做好该专业的工作。在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中,不知不觉中都形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对于一切我们不明白的东西,只要我们去求知,就可以从无知无识变成有知有识,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当我们说到“觉悟”、“悟道”的时候,我们习惯性的思维也是想通过求知的过程,然后认定达到某一境界就是觉悟了,即从对道的无知无识变成有知有识,就是觉悟,这可以说是大多数人悟道的通病了。实际上,有知有识不过是对宇宙中各种存在实相的认识,你认识多点,你的知识就多点;认识少点,你的知识就少点,对事物存在实相认识的多少与“觉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你从不会炒菜到变成厨房高手,并不会因为你会炒菜多了炒菜的知识而“觉悟”,“觉悟”与知识技能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人从出生头脑空空无知无识到有知有识到老年会再变成无知无识(大脑机能老化,非绝对无知无识)到最后死亡,这一生中,你能觉悟就觉悟,不能觉悟就是不能觉悟,你自己心里明白,与有知有识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去“悟道”不能走进“求知识”的误区,但许多人都是习惯性地用大脑的思维去“求知识”,自己或别人给你画了一个个觉悟境界的大饼,然后就用大脑的思维和逻辑去吃这个大饼。打个比方,比如你看到一个湖面的水是平的,事实上的测量也是如此,然后就建立了一个劳不可破的逻辑,水平面是平的,然后在这基础上进行逻辑推导,就会得出地球是水平的结论。同理,人类现在用从地球的三维坐标体系的逻辑,建立了伽利略坐标体系,通过相对论等公式的推导,就得出了宇宙是从一个奇点爆炸生成的结论。这些结论都是错误的,都是从局部的正确通过逻辑去解答推导整体存在状况,都是从一个存在的层次逻辑去推导不同层次的存在实相,是注定要失败的。比如,宏观领域的物理规律其逻辑是牢不可破的,但到量子领域就不成立了,因为世界是创造的,不同领域、不同世界的规律和逻辑是不一样的。所以,任何利用头脑中的逻辑去求“觉悟”都不可能彻底觉悟,只是让你变成有知有识,然后拼命的用有知有识的逻辑去求“觉悟”,这种情况就叫“知觉污染”,满脑子的有知有识阻碍了“觉悟”。那么,该如何做才能“觉悟”呢?这里有个直入的法门,就是无知无识,当然无知无识不是“觉悟”,“觉悟”指的是觉悟从无知无识变成有知有识的过程,也就是说,你为什么能从无知无识变成有知有识?这个无知无识里面有什么名堂?是什么能使无知无识变成有知有识?比如,我说“吃饭啦”,大家马上就会从大脑里调资料,有关“吃饭”的相关知识很自然的就出现了,而没有去追究产生“吃饭”念头的意识过程。我一说“吃饭啦”,你自然的就对“吃饭” 有知有识了,这就叫“知觉污染”,大部分人都以自己头脑中的逻辑去认知,好色者认为每个人都好色,怀疑论者对谁都不相信,功利主义者认为一切都是利益,这些都叫“知觉污染”,人潜意识中各种各样的“心结”都是“知觉污染”。以我叫“吃饭啦”为例,一听到“吃饭啦”等外部刺激,有知有识的念头就出来了。在没有外部刺激前,你对该刺激是无知无识的,刺激后就有知有识了,很自然的就发生了。问题是,你为什么会从无知无识变成有知有识呢?念头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叫参禅!参禅就是在参自己的念头是从哪里来的!未觉悟之前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念头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从无知无识变成有知有识?为什么自己有“能知”的能力?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念头是从哪里来的,“能知”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佛学把这叫就“一念无明”,“一念无明”之内,是无知无识;“一念无明”之外,是有知有识。只要你没有觉悟,有知有识对你来说是没有止境的,因为无知无识是一直存在的,佛学叫“无始无明”,心里的黑暗永远存在。觉悟就是自己彻彻底底明白了,没有疑惑了,心里面没有黑暗了,破了这无知无识,破了这“无始无明”,才能真正觉悟。所以,说到觉悟,已经不在有知有识的范围内,不在言说的范围内,不在脑筋思维意识的范围内,只能自己去参禅,去破这无知无识,本人参破这无知无识(无极、空),整整花了15年的时间,立志于参禅的同修,希望本文能给你有点帮助。等世外桃源建立起来后,在世外桃源参禅,相信觉悟的进程会快很多。

  觉悟过程不可说,因为每人入处不一样,任何一知一识都可能让你觉悟,没有标准可言,所谓无门是门是也。这里只能来说觉悟后的光景即觉悟之识,觉悟后方才明白,这无知无识就是佛性,不落言诠,不落因果,不假修持,世界有时坏,这个不坏,时空尽,原形显,世界是相对,这个是绝对,也叫真空。真空不空,真性存存,不是无知无识,也不是有知有识,勉强叫灵性或觉性或第一意识,是活的,人的念头就从这里来的,念头的产生你是止不住的,有人修炼终日在止念,止念也是念,你能止念吗?它是活的,你永远也止不了念,起念是佛性的本体功能,不信你去试试看,看能否止念?这也是不错的一个法门。佛家教人止念的用意是不要用有知有识的逻辑去求觉悟,而是叫你去参每个念头的来源,功深日到,自然就开悟了,明心见性了,真空是你,你是真空,如明镜般,照破山河万朵,明明白白,是不可思议境。到了这不可思议境,才能明白道的奥妙所在。佛性是无知无识的,是无明的,但不是死的,是知而无知,不是无知而说知。导游举过例子,晚上回家进黑屋子,屋子是无明的,等同于宇宙没有创造之前。此时,人的佛性是无明的,无知无识,但请注意,佛性并不是死的哦,是知而无知!灯打开之后,景象出现了,等同于宇宙创造出来了,此时,是知而有知了,有东西给“知”来知,有了一个有知有识的世界,佛性就“明”了,就好像嘴巴本身没有任何味道,无知无识,但因为有各种味道的食物存在,有“味”可吃可分辨,嘴巴就能明味道了,有知有识了。所以,从无知无识变成有知有识,就必须要创造宇宙,创造“食物”,宇宙万象万法就是“食物”,没有“食物”,佛性就永远是无知无识。那么,创造宇宙之后,才能产生一个有知有识的世界,佛性才能显明出来。显明出来的东西就是有知有识,而有知有识的内容就是创造的逻辑内容。比如,创造了汽车,汽车的逻辑结构和原理就是汽车的知识内容,学习了这些知识内容,对车就有知有识了,可以修车了。宇宙也一样,宇宙的逻辑结构和规律就是有知有识的内容,见到什么就是什么,学了多少知识就知道多少知识,明白了这个从无知无识到有知有识的道理就叫“明心见性”,也就明白了什么叫“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意指无知无识和有知有识不可分,色空同一,无空色不显,无色空不明。当然,不管色是否存在,空是绝对的,如黑屋子的灯开和灯灭,佛性并不会因为黑屋子的灯开和灯灭而消失,如如不动是也,知而无知是也。

  那么,这佛性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是宇宙的原始特性,是宇宙一切事物的公共底蕴,一切的原始起源地,叫如来,叫真如。非思维可以描述它,因为脑筋思维意识乃至整个宇宙都是这佛性生成的,思维想来想去,思有思无,逻辑来逻辑去,依然是思维的层面,不是佛性。也不是不思维,不思维也是思维,执着或不执着也是思维,放下放下再放下也是思维,不是真正的放下,都不是佛性。佛性就在真正的放下处,无知无识处,将所有有知有识抛弃掉,将整个宇宙全部消失掉,佛性就出来了,本来面目就出来了,这个非思维可以达到,只有自己去实证和体证。目前人类的科学走的也是实证的道路,但科学用的是逻辑实证,是有知有识的实证,只能在逻辑上打转。比如,生物学家在生命的逻辑中去寻求生命的起源,科学家在物理公式和物质逻辑关系中去寻求宇宙的起源,宗教徒在“神我”等等神通幻影中去寻求宇宙的起源,都是在有知有识的实证,有知有识可以无限的迫近佛性,但永远无法觉悟佛性,因为有知有识代表“我”与世界是分离的,永远是相对的二元的。但有知有识也是通向觉悟的一条大道,一旦通过对宇宙的研究深刻感悟出宇宙是创造的结论,回到原始,回到一切的起源地,就觉悟如来佛性,觉悟了上帝。觉悟了上帝,也就明白了创造宇宙是必然的行为,也就明白了无知无识和有知有识的不二关系,也就明白了如何去行道和生活了。那么,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呢?有知有识是如何产生的呢?该如何去行道呢?请看行道之识。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