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社会的结构特征(八)

乾坤草

生命的感受特征(5)

感受原理:小时候看到飞机飞的很快,心里想坐在飞机里面的人因该很爽,该有一种“把树临风乐逍遥”的感觉吧。第一次坐飞机去桂林的时候心里很激动,可下了飞机之后才知道,其实坐飞机与坐车也差不多,虽然飞得那么快,身体并没有这种快的感觉,只有起飞与下降或遇到气流飞机有颠簸起伏的时候才有明显的动感。这跟坐高速电梯的感觉一样,身体有轻微的超重和失重的感觉马上就到达了。所以,作为感官感受而言,只有出现了运动变化,才能产生感官感受,在飞机或电梯内部只有在加速或减速时才能感受到其在运动,地球的运动速度每秒达到几百万公里,我们在地球上并没有任何感觉,原因就是地球的运动变化不明显,对身体没有产生引起感觉的能量作用。所以,对感官感受而言,只有外部出现运动变化的时候感官才能感受得到,耳朵能听到声音、眼睛能看到颜色、鼻子能闻到气味、嘴巴能尝到味道、身体有触觉就是因为外部能量的变化输入引起的。我们知道,能量的产生、变化和传播是由世界的相对性来决定的,没有世界的相对性存在,就没有能量的产生、变化和传播,也就不可能出现感官感受。所以,宇宙运动的相对性如能级的高低、时空和物质的生灭等等“色”现象的交替变幻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唯物常识,宇宙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一切都在变,像雾又像风,来去一场空,一切都抓不住,来无影去无踪,如果我们不能明白宇宙的这种表现方式是为了生命的感官感受而来的话,就会走向虚无主义和胡作非为,既然一切都是无常的,早晚都得死,是非善恶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种情况首先是被世界的这种“运动相”迷惑了,其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不究竟、不明白生命的目的所导致的。在对物质的运动方式认识上,唯物主义总结得很好,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如果说有永恒不变的东西的话,就是变是永恒的。除此之外,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存在呢?

作为科学而言,无论牛顿力学还是相对论或是量子场论,都揭示了世界是相对存在的事实,绝对不动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宇宙永远处于相对的运行之中。在这个永恒运动的世界中,至少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发现了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存在,这些东西就是物理规律,由各种不同适应范围的物理公式所定义。科学的发现使我们确信,虽然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并不是毫无规律的乱动,而是被“不变”的规律所制约,严格按照“不变”的规律来运动的。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花开花落、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等等现象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围绕某一相对“不变”的中轴来展开的,如生命的基因、如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等等,这些变化的现象背后有一套维持其不断变化的不变的机制存在,该机制就像轴心一样是不变的,是该变化的中道,与该变化同存亡。这一点上,科学的发现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表里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感官感受依赖于外部世界的不断变化,而外部世界的不断变化依赖于不变的规律机制而展开。这一点就像玩游戏比如打牌、下棋、踢足球一样,虽然表面上变来变去,但内部机制即“玩法”是不变的。对人而言,玩游戏是人自己要玩的,出于人;“玩法”是人规定如何玩的,也是出于人。那么,究竟出于人的那种能力呢?石头能玩游戏和制定玩法吗?石头显然不能,那么人为什么能呢?

人有灵性,有从感官感受获得判断和理性分析的能力,所以人能而石头不能。身体内有一个“知觉”是一直存在的,至少从人的一生而言,这个“知觉”是一直存在不变的,这样,我们从世界永恒变化的表象中总算找到了一个一生不变的东西——自我的知觉。

那么,这个自我的知觉会不会是永恒不变的呢?唯物论认为是人死灯灭,意思就是人身一死这个知觉的能力就灭了。我们做梦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在身体内,但梦中这个知觉的能力依然存在,有出体经历的人出体的时候也不在身体内,但这个知觉的能力依然存在。我们整天在忙这忙那,说东说西,却对这个知觉的能力一无所知,唯物论说人死灯灭或你自己没有悟道也自认为是人死灯灭就糊里糊涂的相信了?也有不相信的试图通过发现和钻研什么理论或练什么功法来证明人死灯不灭。当然,结果肯定是镜花水月,竹篮打水一场空,要是有什么理论或练什么功法可以不死的话,满世界都是神仙了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满世界都是骗子!佛陀教导我们,不可有相见如来,因为你所知道的一切有相的东西都是经由这个知觉的能力而来的,这个知觉的能力是万相之门,认识了这个知觉的能力,才能认识你自己,才能悟道,要不然,天天用这个知觉的能力对境而用知,天天在钻研什么理论或练什么功法,永远在门外啊!

通过禅悟(即用这个“知”知道了“知”是什么)入了“知”门,就见到佛性了,人这个知觉的能力就来自佛性,佛性就是上帝的灵,与“我”并不是对立了,而是“我”的根,只有这个佛性才是永恒不变的。有人会问,既然佛性是永恒不变的,为什么宇宙是永恒变化的呢,宇宙是什么?宇宙有什么作用?前面提到,没有宇宙的运动,感官感受是没有任何感觉的,感官没有信息输入,意识也就没有感觉,佛性也就没有任何感觉。佛性要有感觉,就必须要像人玩游戏一样,去创造各种“玩意”和“玩法”,通过存在的相对性运动来表达,佛性才有感觉,这就是宇宙为什么是相对性存在的原因,一切为了感官感受。宇宙的真相是一切存在都是上帝创造的,佛性是上帝的灵,人有佛性,人也能发明创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物质是佛性的产物,是佛性的自我表达,是通过相对不变的规律机制来规范运行的,规律机制正是佛性的创造表现,从佛性的不变到规律机制的不变到物质表象的变,是从里向外逐步起作用的,外受制于内,就是规律和表象的统一。

既然佛性是永恒不变的,那么,佛性在那里呢?怎么才能见到佛性呢?有佛学大士把佛性比喻成“水中盐味,色里胶青”,意思是佛性从表象中看不出来,水中看不到盐味,在涂料中只能看到色而看不到胶基,就像看电视只能看到画面而看不到电力一样,佛性就像是“盐味”“胶青”“电力”,虽然看不见却是存在的。该比喻展开了就是说,大千世界、宇宙万物就像水、色、画面,表面上看不到佛性,但佛性却在宇宙万物中体现出来,无处不在。那么,佛性在那里呢?比如,你回家了,进了你的房子坐在沙发上,那么,该沙发的摆设是沙发自己摆吗?屋里的其他摆设是自己摆的吗?显然不是,屋里的摆设是你或你家人摆的。当你见到家里的摆设时,你或你家人的摆设“用知”就在家具的摆设上,你或你家人的“用知”就是佛性的表现,见到家具的摆设就见到佛性。同样,家里的家具、马桶、厨房用具等等是自己产生的吗?也不是,是人发明制造出来的,也是人的“用知”,是佛性的表现,见到一切人发明创造的东西就见到佛性。你到了城市,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马路及两边的树木是自己“长”出来的吗?也不是,是人建造的,一切的人工产品都是人的“用知”,是佛性的表现。那么,自然界呢?比如泥土、石头、花卉、树木、动物包括人的身体等等呢?我们人类自己设计产品的时候,很自然就用到了逻辑的合理性原则和美学原则,比如,某一产品的功能或外表或按键功能在设计研发时就考虑了合理性,假如设计不合理,使用者用过之后就指出来了,第二代的产品就升级了,这就是佛性的表现。以这个观点去考察自然万物,基本上都符合这一原则。比如,人的屁股为什么长在后面?眼睛为什么长在嘴、鼻子上面?五脏六腑的位置能不能颠倒等等都是合理性的要求。每种植物和动物,按照其生物特征其性能设置也满足合理性的要求。生命的形体从外表来观察,都具有某一美术的美感,就是细胞内部或原子、分子,放大来看也是美感十足,这些都是创造的表现特征,是佛性的表现。从目前人类掌握的生命原理来看,只要人类掌握了基因技术,生物就能像编软件一样可以被创造出来,自然进化论已经无法否认创制的事实,创造的“用知”就是佛性的表现。以物质自然来说,目前科学在实验室中已经可以创造各种原子、分子了,连物质世界没有的反物质都可以创造出来,为什么宇宙就不能是创造出来的呢?宇宙在大尺度上各星系的组成是一种链状和气泡状的排列,不是杂乱无序的,创制的痕迹也很明显,宇宙的自然发生进化论已经一步步的被人类纠错,逐步证明宇宙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虽然在更大的宇宙成因上人类仍然没有研究明白,但在生命上、在物质粒子上都已经被证明可以被创造了。人类的迷惑之处是不能明白人的这种研究创造的能力正是佛性的表现,整个宇宙的创造也是佛性的表现,是同一个东西,生命不过是佛性的衣服或载体。人在地球生活就必须要穿上“肉体”这身衣服,否则无法在地球正常生活,就像人到月球,一定要穿上宇航服才能在月球行走一样,是由生存环境的物理逻辑所决定的,不同世界的物理构造不一样,身体当然也不一样,身体功能也不一样,但佛性是一样的,生命在于本质而不是形式。人体的能力无法进行宇宙的创造,但上帝意识的能力能创造整个宇宙、神佛魔的能力、天使的能力能创造部分宇宙内的世界。虽然生命的能力不一样,但佛性是一样的,都是上帝的灵,都是上帝的能力,一切的创造都是佛性的表现,都是道的运行表现。所以,这个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都是创造出来的,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正是水中盐味,色里胶青,任何地方都能见到佛性,见到上帝的灵。我们看到一件艺术品、一幅画,表面上看不到佛性,但从艺术品和画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和创意,正是佛性的表现。你能欣赏作者的思想和创意也是佛性的表现,只有佛性才能知道佛性,心心相印,以心印心。千江有水千江月,有画画的有看画的,世界才能热闹非凡。江月虽多,但佛性是同一个,一月圆明照大千。佛性就在我们身边,上帝就在我们身边,与万物永远同在。《罗马书》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孔子也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些同佛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都表明了佛性的不变到创造宇宙千变万化的不二法门,是中道感受和感官感受的统一,是无知无识和有知有识的统一。

在“行道之识”中谈到,佛性是上帝的灵,是宇宙的统一场,也就是说,宇宙是从这个佛性的统一场中创生出来的,佛性场是宇宙的最底层存在,宇宙是由佛性场所激发的能量生成的。这里容易引起误会,以为上帝是无所不能的,宇宙很随便的就能创造出来。这里要强调的是佛性不是无所不能的,虽然有“起念”能激发能量的本体功能,但大家应该理解佛性“灵”的本质,灵是空,本身是无知无识(但有“能知”的能力)的,不可能有什么“主观”知识创造宇宙,就像让一群白痴去盖高楼一样,永远也不可能盖起高楼。只有当激发的能量形成有序运动(即循环运动)并产生意识的时候,佛性有了记忆才开始了创造宇宙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进化过程并延续到现在。所以,从宇宙的产生来看,宇宙的原料是来自于佛性的能量,即佛性的念力或振动力,念力或振动力是一种交感的阴阳力,有上必有下,有正必有负,就像平静的水面起波浪一样,产生了阴阳,形成了运动的相对性。所以,从宇宙的创生而言,宇宙的一切都建立在运动的相对性上,形成太极结构,形成有意识记忆的创造,有左就有右,有东就有西,有正粒子就有反粒子,物物有太极,事事有太极,形成了道的运行特征,按照意识、能量、结构的逻辑构造,去建构宇宙的运行变化。

感官感受就建立在宇宙的运行变化上,没有运行变化就没有感官感受,感受者是佛性,创造者也是佛性,目的和手段是绝对的统一。虽然运动是绝对的,但没有变化的运动就没有感官感受,没有对比就没有感官感受,感官感受是建立在相对运动之上,没有变化的运动就没有感官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时间概念。也就是说,时间是运动变化率(物质世界以光速为基准)的反映。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由能量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即力是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凭空产生。而能量的传递是量子化的,在量子场中以光速传播。在物质世界中,光速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最高绝对速度,因为一切物质(包括光)都是从场中激发出来的,场的传播场速度就是光速,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最高绝对速度,能量的传播速度以场速为基准来决定运动的变化率,表现为时空的相对性存在。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即以本地坐标系为参照系,生命的时间感受是以所在时空的物质运动变化率来决定的,一部电影的放映时间长短,是由电影胶片在放映时的变化率所决定的,胶片短或变化率快,电影的放映时间就短,反之就长。人的时间感受是由地球自转的运动变化来确定每天的时间,人类寿命是其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的乘积,是由基因的内部信息决定的,在正常的周期下,细胞分裂的变化率决定人寿命的长短。任何使用工具也是这样,耐磨耐用耐外力冲击的用品其组成分子的分解率就慢,使用时间就长。一个苹果,假如在常温下10天就腐烂了,这是细菌和细胞的分解率决定的。把苹果放进冰箱,减少了细胞的能量传递,细胞的分解率变慢,苹果的寿命就延长了。对于不同的时空坐标系,时间的感受也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由时空的变化率来决定的。比如,你现在乘坐一艘宇宙飞船已接近光速在太空飞了一圈回来,你感觉在飞船上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地球已经过了十几年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物质运动的变化率决定的,由于引起物质变化的能量传递是量子化的并以光速传播,由于飞船已经接近光速,光速是绝对速度,这飞船内部引起物质变化的能量传递就变得很慢很慢(具体速度由狭义相对论公式给出),物质的变化率变得很慢,时间也就变得很慢。人在飞船上,细胞的分裂几乎停止,神经传输的信号变得很慢,时钟走动也变得很慢,飞船上一天的感受就相当于地球上十几年的感受。也许你按照地球的感受习惯不能理解飞船上一天的感受(有人认为人在飞船中肉体仍然能像地球一样的运动感觉,这是不可能的),但本文强调的一个重点是,生命的感受是由世界的相对性来决定的,也就是由物质的运动变化逻辑所决定的,是客观的行为而不是主观的行为。人在飞船上由于物质的变化率很慢,时间几乎停止,人的感受只有很微弱的感受,就像人睡觉或全身被打了麻醉剂只有微弱的感觉一样,过了十几年“醒”过来了,感觉就像昨天。感受原理到这里大家一定要了解,佛性是无知无识无感受的,其感受是依赖外部的感受输入,就像镜子一样照到什么就是什么,生命的感受机制能产生什么感受就是什么感受,完全依赖于整个宇宙的相对性设计。

那么,什么叫做宇宙的相对性设计呢?从科学的发展史来看,牛顿力学是建立在理想的真空态下(真空态就是指能量为零的状态,绝对真空,一无所有) 描述物体在力作用下的绝对运动(同时产生反作用力的相对性运动)。到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把物体即质量也去掉了,彻彻底底的把宇宙建立在完完全全的绝对真空下,能量和质量都是真空的产物,用宇宙几何语言描述了宇宙的完全相对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宇宙的一切之和为零,有正必有负。广义相对论方程可以说是万能方程,有能量就有负能量,宇宙总能量之和为零;有质量就有重力,其和为零;有黑洞就有白洞,相对性存在;用数学语言描述的某一对象代入方程中,就可预知“反对象”的数学性质,狄拉克用量子的数学语言代入方程就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反物质得以揭示出来;物质运动的因果律、过程和结果同样在方程的解中。总之,广义相对论描述了宇宙的这种相对存在的性质,但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呢?相对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其意义是什么呢?广义相对论并不能回答,宇宙的这种相对性存在的目的无人知晓,爱因斯坦只能说“上帝并没有恶意”。广义相对论只是“形容词”,就像说某个人很漂亮一样,并没有涉及到这个人产生的过程,但科学家并不傻,用“还原法”对物质层层分解并逐步建立了量子场论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宇宙是建立在能量真空之上,即绝对真空中有能量,只不过能量之和为零,所以称为能量真空。从绝对真空到能量真空,宇宙的存在可以得到一种自洽的解析,但能量真空中的能量是如何激发即宇宙的第一推动力依然没有答案。既然宇宙是在“零”处产生,“零”处是不可说的,任何理论都无法说清楚宇宙没有产生前的状态,“能说的理论”已经落入宇宙范畴,就必然具有相对性,用另一相对的“自己”来解析自己,就像公式的两边,一边用另一边来相互解析,解析来解析去都是宇宙内的事物,解析来解析去都是宇宙内物质的运行机制,宇宙的起源就是无法用理论来解析。把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引申到宇宙上,宇宙的存在在逻辑上也是不能被证明的。这有点像佛学的“一说即错”,佛性是“零”,说出来就不是“零”,因为说出来的是一种相对性的逻辑了。

那么,宇宙的存在在科学上为什么不能被证明呢?因为宇宙是从“空”中生出来的,这个“空”是无自性的,没有知觉,无论是绝对真空还是能量真空,都是顽空。从顽空生出来的宇宙必然也是无自性的,自己不能知觉自己。人总想去了解自己,了解宇宙,这个“能了解”的能力就是自性,既然宇宙是空的,而这个知觉的能力是实实在在的,这就说明了这个知觉的能力不是宇宙产生后才形成的,而是一直存在的,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这种绝对性表现为人的知觉是不能用任何的相对逻辑来决定的,而是超越任何相对性的,你说是,我就说不是,你一说,我就棒打,哪个能知道痛的今日感到痛,明日就消失了吗?再打再痛,一直存在,并不由相对性所决定。所以,宇宙是相对性所决定,而人的这个“能知的”并不由相对性所决定,这就说明宇宙产生前已经有能“知觉”的东西存在,这个东西就是佛性,也就是上帝的灵,人自所以不认识上帝,是“知觉”被相对性“染色”了,而其实,“知觉”是一直存在的,我们整天在谈空说揭,在找终极答案和上帝,这个“在找”的不就是现成的吗?全部都空了,它空不了,一直在那。所以,在绝对真空和能量真空之外,还有一个自性真空,叫灵性真空。绝对真空和能量真空是“零”,是顽空。而灵性真空是“灵”,“零”是“灵”的属性,是真空不空,是活的,绝对真空和能量真空是灵性真空的显示属性,是宇宙能量的来源,是宇宙的创造源动力,灵性真空就是宇宙的统一场,是宇宙能量的第一推动力,是宇宙知觉的第一意识,这是佛性的不假修证,法尔如此。但佛性能量要形成什么样的宇宙,知觉要体验到什么感受,并不是由佛性所决定,而是由宇宙的相对性所决定。因为佛性是无知无识,没有任何思想,宇宙的内容和感受的内容是由宇宙的相对性机制所决定,这就叫做宇宙的相对性设计。也就是说,宇宙的开始是一无所有的,没有相对性,没有能量、没有力、没有时空。而现在有了宇宙,那么,宇宙内的一切都是相对性设计出来的,都是有存在条件的,任何东西都是由某一机制所产生和维持的,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科学可定义为研究和创造相对性的学问,宇宙内的一切都是可知可认识的,一切都是相对,只有上帝佛性是绝对,所有的物理规律在灵性真空是等效的,无论是一日千年还是千年一日,无论时空如何变迁,在灵性真空中是等效的,都是感受,佛说,当下即是,全宇宙的生命都一样,无限风光属于你我他。

从“行道之识”中可知道,宇宙的相对性设计是从宇宙产生了意识的记忆并以本源知觉来主导宇宙的进化,使宇宙的相对性存在越来完善,这也表明了宇宙的相对性规律是从里向外逐步起作用的,是本源知觉的创造结果。从相对性的原理可知,宇宙的存在是以系统的完整性而存在的,因为一方必然以另一方而存在,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必然消失,宇宙就必然是一个维持两边运动平衡的完整性系统,表面的物理规律是由内部的规律和“整体性设计思想”所支配。某一层次的物理规律并不能解释该层面本身的存在,比如,相对论并不能解释时空为什么是弯曲的而仅仅是对时空弯曲的规律总结,时空弯曲是由更深层次的物理机制所决定,是由宇宙的某一能态场的旋转所决定的,形成不同的时空机制,在更本质上我们看到的宇宙是由“超光速内核”所决定(即人类不能看到的另一面“超光速机制”,实际上光速也不能自我定义,只能由整个宇宙机制所定义)。总之,相对性是用来建造宇宙的,给生命以感官感受的,是创造的唯一法则,是宇宙的道德善恶的依据。相对性创造的生命完整性系统就是善,破坏生命系统的相对性(即完整性被破坏了)就是恶。比如,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相对性的“东西”是用来构造我们的生命的生存环境的,如正电、负电、各种正负粒子、各种电磁波谱、各种正负离子、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二进制、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春夏秋冬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用来构造宇宙的元素,是维持宇宙平衡运动、丰富多彩、保证宇宙永恒运行的机制,是至善的行为,是为生命而创造的。但人类却迷失佛性,远离了上帝,不知道宇宙和生命的目的,以为一切都是随机产生的自然行为,迷信唯物论和进化论,走上了自相残杀自相迫害的生命苦难之路并大力破坏自然环境。大家知道,汽车一个主要的零件坏了汽车就开不了,电器某个电路坏了就用不了,人某个器官给偷走了也活不了,一切系统都是由完整性所决定的,是创造出来的并不是随机产生的。把树砍光了,把湖泊都填光了,生态破坏了,人类也必然活不了,一切都是相对的存在。科学发展走到今天,善恶已经不是一种道德的说教,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原理了,但人类依然迷糊,特别是中国人更是善恶不分,迷失于宇宙的相对性中,以为有善就要有恶,却不知相对性是用来建构宇宙的,是至善的。而恶却是破坏这种相对性,破坏宇宙的,本末不分,是人类迷途罪恶的体现,《圣经》说,人类有原罪,此话不假;《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此话也对。善罪取决于人类是否能行上帝之道,明白并行上帝之道,就是至善,世界按照设计的完整性运行,道法自然,不相为害,实际上就没有善罪可言了,因为善罪并不是用来创造宇宙的元素,社会文明了,善罪也就不存在了。不明白上帝之道,就是不知常,可以说人的行为都处在罪蕴之下,人类就有原罪,人类的行为都是妄行,虽然妄行也有善业和恶业,但人类整体的社会运动必然向恶的方向发展,直到自我或他力毁灭。《罗马书》说“人离弃神的道,因此内心骄傲, 一片昏暗”,就是不行上帝之道的生命表现方式。

所以,作为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以体现社会运行的相对性和完整性为依归的。社会的文明首先是人类文化要明白上帝、明白宇宙、明白生命的目的,其次是由社会的运行机制的设计来体现,共同创造一个人类生活的公共平台,实现人类最高效的管理、分工和劳动效率,从而享受生命的自在。比如,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从CPU、硬件系统、软件系统、集成系统,每个层次都是在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下运行,体系结构设计得好,性能就好,出错“撞车”瘫痪的概率就很低;反之,系统就运行不畅,病态丛生。社会也是这样,必然要有一个体现人与人、人与环境协调运行的社会体制,在上帝之道的指引下,同心协力的去一步步设计运行完善(此时人类已经有了上帝之道的统一信仰,制度建设必然成功)。但如果人类依然迷失于宇宙的相对性,依然不行上帝之道,依然执迷于旧文化的战争恶习,继续破坏生存环境的完整性,后果不言也就知道了。

写此文的缘起是家里前几天搞卫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个塑料杯冲进了马桶,把下水道给塞了,我用高压水冲、用吸尘器吸、用开水烫折腾了两天用尽各种办法都解决不了问题,最后只好把马桶拆了重装才解决了问题。此事给我触动很大,一切我们认为很自然的东西都不是自然的,都是有条件中道存在的,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马桶是理所当然的,急了就使用,就像使用我们的双手一样,对马桶的感受成了中道感受。看电视也一样,用遥控器要开就开,要关就关,也成了中道感受,认为就应该是这样,习惯成自然了。只有当它们出现故障的时候,你此时才惊觉,你心理很“痛”,因为生活太不方便了。人的生活,首先是吃喝拉撒,是一个能量变化的完整性过程,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不满足中道存在了,痛苦就产生了。世界任何事物都是如此,我们有水喝、有空气呼吸、有动物植物为伴、有太阳月亮星星的光明、有脑可以思考、有嘴巴可以说话,所有这些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都是在相互的依赖构成循环链自洽的完整性存在。但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不珍惜了,以为一切都是自然产生的进化的,人类胡作非为,还认为胡作非为的结果在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环境中说不定能进化成“超人”,这种不负责任的“无神”论思想太泛滥了,以至于矿难不断、工业事故不断、生态灾难不断,杀鸡取卵必然无鸡,政治的无章法,经济上的巧取豪夺必然是黑吃黑人人自危。任何东西都有其存在的中道,根源于宇宙的相对性存在,是上帝之道的世间法,是科学的体现。马桶事件太让我刻骨铭心了,所以在写“强感受”之前我先把生命的感受原理、宇宙的相对性存在原理“大论特论”地再讲清楚,还有许多许多话,留在下一篇“强感受”再讲。

Last updated